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益阳竹编工艺简介及发展契机

益阳竹编工艺简介及发展契机

发布时间:2011/11/27 23:21:00

  益阳是中国湖南的一个中等城市,因为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益阳地区盛产竹子。桃江的“洪山竹海”是全国闻名的竹乡。益阳地区的竹子种类多样,为发展竹制产业奠定了不错的自然条件。湖南在中国历史上深受湘楚文化影响。楚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分支,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地区,其影响辐射非常广。湘楚文化、巴楚文化、荆楚文化都属于楚文化支脉。湘楚文化融合了浩瀚中原文化的精髓与楚蛮文化的神韵,在古长江流域与相邻的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一同丰富支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湘楚文化的艺术风格唯美浪漫,同时又融合着执拗的乡土情结与蛮夷异俗,使之风格不同于中原文化。

  益阳竹制工艺在湘楚文化的影响下独成一派,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使用为主,同时反映本地区所有文化背景影响下的特殊形式。以竹编为例,益阳盛产水竹与楠竹,水竹弹性韧性极好、含水量少、光洁度高,非常适合竹编。益阳竹编主要分为平面竹编与立体竹编。

  益阳竹编制作流程:

  1.采竹。砍竹时从竹林中间开始,选择竹节较长的一年青竹,要求无伤纹、色斑。将新鲜竹子浸泡24小时使其缩水,然后在三日内日分篾层。2.卷节、开片。先将竹节削平,再根据所需竹篾大小将竹子劈成2~5em不等的竹片。

  3.刮青、分篾。刮青即把竹子表面的青色角质层用刮青刀刮去,以便于染色上漆。把劈好的竹片加工成较薄的竹篾是破篾。竹篾有青、黄两个部分,青是靠近表皮的一层,竹黄部分纤维较粗容易发霉生虫,竹青韧性较好能抽出较薄的篾层。4.三防、染色。三防处理是为了防止发霉、蛀虫及变形开裂。染色工艺比较复杂,每次染色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其中竹篾的染色最难。每层纤维粗细密集的不同导致水分吸收不均匀,出来的染色效果也就存在差异。保证染色色阶的一致是竹编效果的基础。由于篾层与染料的浓度差异,需要的煮染时间也有l2小时的差异。5.编织。竹编工匠根据所需题材与工艺要求,有大致四种竹编过程。仿制编织:这是最基础的竹编,是对现有作品的复制。先分析所模仿竹编工艺品的形状、竹篾的宽厚、起头、锁头、染色等。随意编织:随意但不是随便拿起竹篾就编,需要工匠有一定的技法经验积累和艺术创造能力。不需要过多准备过程,根据心中所编好的大致形象,边编织边创造,同时也要符合产品规范。坐标编织:先绘制好需要编织的图案坐标,然后根据坐标编织,这是比较常用的编织过程印图编织:这种编织方法多用于平面编织中需要编出具体的图案形象。将所需图案打印在底稿上,然后按照图案编织。

  益阳竹编主要分为平面竹编与立体竹编两种编织方式。

  平面编织:六角编织所采用的经线纬线都是宽窄相同的竹篾,从菱形的上下两个角出发,从中横穿一到三根经纬竹篾,成六角形的编织空心图案。十字编织法是将竹篾以经纬线方式垂直编织,在经线下穿三根纬线再压在经线竹篾上,形成平行直线纹路成十字纹样。菱纹编织用四篇经篾交叉,在交叉处编入纬篾,形成六边形。民间所使用的斗笠、背篓、碗兜基本采用这种编法。人字交叉编织法将经篾收拢一起,编纬篾时,抽两条经篾隔两条经篾,再又抽两条经篾,以此类推。编制时每条竹篾都要收紧,编出人字形条纹。如果竹篾太细则可以抽3隔3、抽4隔4,以此类推但不能

  隔过多经篾,否则会太过松散。绞纹编织法是将经篾按照所定间隔排列开,纬篾分成2条、3条、4条或者5条,按照经篾的空隙依次插入。然后把第一条纬篾隔两条经篾抽两条经篾再编纬篾,以此类推,最后编出绞绳纹。竹篾编织的平面编制技法归纳为:经线与纬线交织,压1挑1、压2挑2、压1挑

  2、压2挑3或逐步递增。

  立体编织:编织的流程大致是起底、开编、收口等。制模开始要选择所需立体造型模具,要根据选定模具来编织。制作底盘,用若干竹篾编织成平面形状根据大小编出底子面。根据底面来编织立体部分,根据模具的造型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起底方式大致分三种:矩形、圆形、不规则多边型。其中包括:圆形中空起头、椭圆实心起头、矩形经纬编织起头、圆形放射起头等。收口是在编织物边缘加固较厚的竹片或者用藤木索绕固定。收口的方式主要有:倒口上插、斜缠法、直缠法、篾丝锁扣法、倒插式、倒缠式、网缠式等。在封口之前要将可拆卸的模具取出。传统竹制工艺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文明对手工艺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如何在当今追求速度和时尚的条件下实现竹制工艺的重生成为我们当代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新材料的出现不断替代着传统自然材料,但新材料不足的地方,比如环境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等等也随之出现。今天我们提倡环保,提倡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时代呼唤我们重新认识和利用大自然,这也为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竹制工艺等艺术形式带来了新生的契机。




中国竹木网服务电话:13396817892投诉或投稿请将文章发送到724184788@qq.com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国竹木网版权所有©2008-2018    ICP备案:浙ICP备09029975号-1  中国竹木网 木工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