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金佛山方竹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金佛山方竹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发布时间:2010/8/5 10:25:00

  一、金佛山方竹的虫害

  ﹙一﹚刚竹毒蛾(PantanaphyllostachysaeChao)

  刚竹毒蛾属毒蛾科。发生时可食尽竹叶,竹节内积水,竹子死亡。雌成虫体长12~13mm,翅展32~35mm;雄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6~30mm。体黄色,复眼黑色。触角柑齿状,触角干黄白色,树齿灰黑色,雌成虫批齿短而稀。卵,鼓形,高0.8~0.9mm,黄白色。老熟幼虫长20~25mm,体灰黑色,被黄色毛和黑色长毛。蛹体长9~14mm,黄棕或红棕色,个体节被黄白色绒毛。刚竹毒蛾一年3~4代。以卵和1~2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越冬卵也陆续孵化,到4月中旬孵化完毕。成虫羽化多在清晨和傍晚。老熟幼虫在竹的上部竹叶或竹秆上结茧。

  防治方法:﹙1﹚成虫羽化期用灯光诱杀;﹙2﹚使用白僵菌粉炮,每亩2个,可降低虫口密度70%左右;﹙3﹚利用夏天中午幼虫下竹的习性,用80%敌敌畏乳油或2.5%溴氰菊脂乳汕500倍溶液喷洒竹杆。

  ﹙二﹚竹长囊虫(DinoderusminutusFabricius)

  又称竹材合虫属长合科。成虫、幼虫蛀食已间伐的竹材,在竹材内部蛀成许多坑道,从蛀口排出大量蛀粉。成虫赤褐色或黑色,圆筒形,长约3mm,前胸背板隆起将头自盖覆,触角10节,末端3节膨大,鞘翅上有深的刻点。幼虫白色,田部略弯曲,胸部粗大,胸足3对,无腹足,老熟幼虫体长约4mm。蛹为离蛹,白色。每年发生3代。成虫羽化盛期在3、6、10月,以幼虫在被害竹材的蛀道中越冬。但有一部分以成虫或蛹越冬。越冬的成虫于4月份咬一羽化孔飞出,喜蛀人新采伐的竹材内产卵,每1雌虫可产用20粒左右,卵经数天孵化为幼虫,沿竹材纤维上下啮食,排出粉末的排泄物,幼虫老熟后在蛀道的末端作茧化蛹,成虫羽化后咬一新羽化孔飞出,被害竹内部充满蛀粉,外表则密布虫孔。

  防治方法:此虫喜危害新采伐的竹材,因此,冬季砍竹,可避免受害。

  ﹙三﹚竹大象虫(CytotracheluslongimanusFabricius)

  竹大象虫又称竹象,幼虫蛀食竹笋,使竹笋内部霉烂而死。成虫体梭形,红褐色,长约21~33mm,雄虫略小。体表面光滑有光泽,头管及口器为黑褐色,触角肘状,前胸背面后缘中央有一长方形黑斑,鞘翅的肩部各有1个黑斑,鞘翅上各有点刻组成的纵纹9条,足细长。卵椭圆形,长3mm。幼虫乳黄色,肥胖,无足,头棕色有毛,体第1~4节略隆起,第1节背面两侧各有一块方形硬度板,每体节有横皱2~4条,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35mm。蛹为离蛹,长约30mm。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于室中越冬。次年5月份越冬成虫开始出土后活动,以7月上旬为出土盛期。成虫有伪死性。喜栖息于阴凉处,啃咬笋律作为补充营养。产卵时,先在笋的上部用头咬1个l~Zcm的刻槽,然后产1粒卵,再用头咬笋锋纤维堵塞槽口。卵的经1周孵化,幼虫蛀人笋内取食,蛀道宽大充满虫粪,被害笋逐渐霉烂枯死。幼虫老熟后于地下6~28cm处做上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当年不出土,于室内越冬。

  防治方法:

  (1)冬季劈山松土,浓度适当,可破坏竹象的土室,使其不能越冬,亦可促进竹林生长。

  (2)捕捉成虫:成虫有伪死性,多集中于竹笋上,在清晨或黄昏时不甚活动,可用人工捕捉。

  (3)捕杀幼虫:被害竹笋尖部枯黄,尖叶柔软下垂,可用手指拧一下竹笋端部16~20cm处,如为软的,内部大多有虫,就用利刀自下切开1/4笋壳,取出幼虫。

  ﹙四﹚竹织叶野螟(AlgedoniacoclesalisWalker)

  又称竹螟,属螟蛾科。雌成虫体长9~11mm,翅展24~30mm;雄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5~30mm。体黄至黄褐色,腹面银白色。触角黄色,复眼与额面交界处银白色。前翅有3条褐色弯曲的横线,后翅有1条褐横线,前后翅外缘有宽的褐色边。幼虫绿色,头褐色,老熟时身体变为乳白色,各节有淡褐色的硬皮板,老熟幼虫长约18~24mm。蛹橙色,长12~14mm,橙黄色。尾部突起中间凹人分两叉。卵扁椭圆形,半透明状,长径为0.84mm,短径为0.75mm。初产时蜡黄色。茧椭圆形,长14~16mm,灰褐色,外粘小土粒。在浙江省,1年1~4代,世代重叠。第1代幼虫危害最重,第2代较轻,第3、4代较少。均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底化蛹,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

  防治方法:

  (1)结合竹林抚育工作,冬季削山松土。可消灭越冬幼虫。

  (2)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苞叶时,可喷射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5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之。

  (3)在5月底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或灯光诱杀。

  (4)施放烟雾剂灭杀,每1,000m2用敌敌畏烟雾剂2~3kg。

  ﹙五﹚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Tsai)

  成虫除取食叶片,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成虫绿色,体长约33mm,雄虫略小,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而愈宽,触角末端淡黄色。后足腿节粗大,两侧有人字形沟纹,胚节瘦小,有剩两排。若虫又叫跳蛹,体形似成虫,无翅。共5龄,第1龄体长约10mm,浅黄色;第2龄体长约12mm,黄色;第3~5龄依次为16、22、26mm,体色均为黑黄色。羽化时变为翠绿色。卵长椭圆形,长6~8mm,土黄色,卵块圆筒形,长19~28mm。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毕。跳蛹出土后,初群集于地面的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10天以后即上大竹危害,群集在竹梢取食,使竹梢呈现枯黄色。3龄以后,逐渐分散。跳蛹有迁移性,当天气炎热时,中午常成群下竹,躲到阴凉处,待下午气温降低后再上竹活动,一般天黑至次日露水未干前很少活动。7月份跳蛹成熟,陆续羽化为成虫,成虫群集取食叶片,在性器官未成熟前颇喜飞翔。当天气炎热时,交尾后经过16天左右,于9月底至下月初产卵,把腹部插人上中将卵粒一层层斜产于泡沫状物质中,形成卵块。每卵块有卵20粒左右,卵块上端有黑色卵块盖覆。产卵地点多在竹山柴草稀少、土质松软的阳坡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每雌虫产卵6块左右,产卵后成虫逐渐死亡。以卵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

  (2)跳蛹出土10天内,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1,000m2用2~3kg;或用敌敌畏80%乳剂1,000~2,000倍液喷射;

  (3)在跳蛹上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每1,000m2用1kg。或以3%敌百虫粉喷撒;或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或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雾;

  (4)诱杀。用100kg尿中加人2~3kg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

  ﹙六﹚竹蚜虫

  1年多代,以秋天所产卵越冬。新竹放叶老叶换叶季节最为为猖獗,阴湿竹林中最为严重极易引起煤污病。

  防治措施:

  (1)通过降低立竹密度,使之通风透光,减少虫口密度;

  (2)发生初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连续2—3次;

  二、金佛山方竹病害

  ﹙一﹚竹丛枝病

  又名扫帚丝病,病竹常见有很多小枝密生,小枝顶端长着1-2张变小的病叶,挂灯结彩,很像扫帚丝。由子囊菌中的竹瘤座菌寄生引起。病菌凭孢子无性繁殖,经风雨传播,或由带病菌的母竹远播。

  防治方法:5-8月是竹丛枝病的发病旺季,应及时在竹枝上喷洒波尔多液,以预防病菌感染。要随配随喷,才能提高药效。

  ﹙二﹚竹煤病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及小枝上。开始时,叶片正面有黑色煤污状斑点,形状不规则,后扩展使整个叶表面布满黑色煤污层,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病叶常易脱落,致使竹林生长衰弱。竹煤病由蚜虫为害而引起。蚜虫的分泌物正是煤病菌的营养来源。因此,蚜虫的为害常伴随有竹煤病的发生。病菌可以通过风、雨水及昆虫传播。

  防治方法:防治煤病应以消灭蚜虫为主,如用乐果等可防治蚜虫的若虫。适当的砍伐使竹林通风透光较好,就可大大减少发病的机会。

  ﹙三﹚竹赤团子病

  竹赤团子病发生在小枝上。春天小枝叶鞘膨大破裂,出现灰白色小块,质软,颜色也逐渐变黄至赤灰色。以后继续膨大,成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块状物,直径2~4cm,表面肉质,粉红色。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ShirariabambusicalaP.Henn)病菌通过孢子经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1)减少竹林密度,加强抚育管理,促使竹林生长旺盛,可减少发病机会。发病后剪下病枝烧掉。

  (2)喷石硫合剂。

  ﹙四﹚竹黑痣病

  发生在叶上。8~9月间叶表面产生灰白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纺锤形,颜色也逐渐变成橙黄色至赤色。第2年病斑表面产生黑色漆状小点(块),表面稍肿起。黑色小点(块)的边缘,病斑仍为赤色。发病严重时,一叶上可同时发生很多个病斑,病叶易枯脱落。

  防治方法:

  (1)加强抚育管理,适当疏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2)历年发病重的竹林可试喷1%波尔多液。

  ﹙五﹚竹黑粉病

  发病重的竹林影响发笋。笋被害而枯死。病害主要发生在新枝梢上,偶有侵害较老的茎,也能为害笋。4~5月间竹子新枝生长期,被害嫩枝顶端稍肥大,外部包着的叶鞘带淡紫色,以后随着新枝梢的伸长,叶鞘开裂,露出黑粉。发病部(黑粉)逐渐向下延伸,有的使整个新校受害枯死。被害校常形成丛枝(但没有丛枝病形成的丛枝明显)。每年发病1次。弱笋也易发病,受害笋的顶端数节密生黑粉(大竹续内),常因此而败退。

  防治方法:加强竹林的经营管理,适当砍伐,以促使竹林生长旺盛,可减少发病机会。如竹林内出现少数竹株发病时,应及时砍除病竹(最好在黑粉飞散前),并把有黑粉的小枝烧毁,以免蔓延。

  ﹙六﹚竹秆锈病

  竹秆被害后,材质变黑发脆,发病重的竹子可能枯死。被害重的竹林,生长衰退,发笋减少。病害多发生在竹秆的中下部或基部,有时小枝上也发生。6~7月间,受害部分产生黄褐色或暗褐色粉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夏抱子堆),成椭圆形或长条形。到11月~第2年春产生橙褐色如天鹅绒状,着生紧密,不易分离,呈革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冬抱子堆)。这黄褐色垫状物脱落后,竹秆发病部位成黑褐色。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经营管理,合理砍伐,不使竹林过密,也可减少病害的发生的机会。

  (2)发病轻的竹林,应及早砍除病竹,烧除病部,以免病菌继续蔓延传播;发病重的竹林喷0.5~1度(波美)的石硫合剂,或氨基苯磺酸,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3次,效果较好。

  (3)6~10月间于竹林内喷1度(波美)石硫合剂或100~150倍的敌锈钠。

  (4)每隔10天左右,用25%可湿性粉500倍液,50%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射2~3次




中国竹木网服务电话:13396817892投诉或投稿请将文章发送到724184788@qq.com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国竹木网版权所有©2008-2018    ICP备案:浙ICP备09029975号-1  中国竹木网 木工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