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散生竹林的营造方法

散生竹林的营造方法

发布时间:2009/4/26 8:58:00

  我国散生竹种很多,其中经济价值高、栽培广的有:毛竹、刚竹、淡竹、石竹、早竹、水竹等。这些竹种的生长规律和繁殖特点大同小异,因而造林技术也大致相同。
  (一)造林地的选择
  为了培育速生、丰产、优质的竹林,造林前,必须根据竹子对立地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
  1.气候条件我国长江以南至南岭以北地区,是散生竹类分布的中心区。在这一地区,气候条件一般都适于散生竹生长。长江以北至黄河流域地区,为散生竹类分布和引种的北区。在北区内,影响散生竹类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生长季的干旱和冬季的严寒。在北区发展散生竹林,要选择春、夏降水量大,背风朝南的地方。南岭以南至南海之滨,为丛生竹分布区和散生竹引种的南区。在南区,影响散生竹类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是夏季的烈日和夏、秋的台风。在南区发展散生竹,要选择背风朝北的地方。
  2.土壤条件散生竹种生长快,有强大的地下系统(竹鞭、竹根)。因此,要求土壤深度在50cm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质壤土。散生竹在碱性土上生长不良,要求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壤上,pH4.5~7为宜。地下水位在lm上下为宜,过高,不利于竹鞭生长。过于粘重瘠薄的红上、黄土以及盐碱土等,对竹子生长不利,一般情况下不宜发展散生竹林。
  3.地形条件在同一地区,往往因地形的变化而引起小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变化。所以,造林选地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宜的地形条件。在散生竹分布的中心区,最好选择海拔800m以下的山谷、山麓和山腰地带。在高山地区,干燥多风的山脊、山坡和容易积水的平地、洼地等,均不适宜散生竹的生长。在散生竹分布和引种的北区,最好选择海拔600m以下的背风朝南的山谷、山麓地带。因为南坡比北坡日照强,冬季温度高,有利于散生竹类防寒过冬。在散生竹类分布和引种的南区,最好选择海拔1,000m以下背风朝阳的山谷、山麓地带。
  (二)造林整地整地是散生竹造林的重要一环。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林质量和成林速度,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散生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
  造林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1年的秋、冬季进行。
  造林整地可分为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等3种。
  1.全面整地
  包括清理林地、全面开垦和挖掘植穴等3个工序。造林地上如有杂草、灌木丛生,全面开垦前必须清理林地。清理林地的方法是:
  (1)在交通方便,劳力充足,烧柴困难地区,可砍除杂草、灌木,搬出林外,充当燃料。
  (2)在交通不便,劳力不足地区,可将柴草劈下,平铺于林地,待干燥后,放火炼山。炼山时,应开好防火线,防止引起山林火灾。炼山既能烧尽柴草充当肥料,又可消灭病虫害。在没有杂草、灌木的荒山、荒地、四旁地和农用地上营造散生竹林,不需清理林地可直接全面开垦。
  全面开垦就是对造林地全面翻土,深度20~30cm,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的树花、树根等。翻土时,将表土翻入底层,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底土翻到表层,有利于矿物质风化。大的土块可以不打散,经过一定时期的日晒、雨淋和冬季的霜冻后,会自然粉碎。
  挖栽植穴之前,首先要确定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根据各地的经验,毛竹移竹造林,每1,000m2栽37~52株,株行距5m×6m或4m×5m;毛竹截秆造林、移鞭造林和实生苗造林等,每1,000m2栽60~82株,株行距4m×4m或3m×4m。
  刚竹、淡竹、水竹、石竹、早竹等中小型散生竹种,移竹造林每1,000m2栽75~112株,株行距3m×3m或3m×4m。移鞭或截秆移鞭造林,每1,000m2栽91~135株,株行距3m×3m或2.5m×3m。
  根据不同竹种的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在全面开垦地上,用皮尺或测绳丈量,确定栽植穴。栽植穴的规格,因竹种而异,毛竹移竹造林穴长1.0m,宽0.5~0.6m,深0.4m左右;毛竹截秆造林、移鞭造林穴长0.8~1.0m,宽0.3~0.4m,深0.2~0.3m;毛竹实生苗造林穴长0.5~0.6m,宽0.5左右,深0.3~0.4m为宜。
  刚竹、淡竹、石竹、水竹、早竹等中小型散生竹造林穴长0.8~1.0m,宽0.4~0.5,深0.3~0.4m为宜;移鞭或截秆移鞭造林,栽植穴长0.6~0.8m,宽0.3~0.4m,深0.3m左右。挖穴时,把心上和表土分别放置于穴的两侧(如右图)。在坡地上挖栽植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
  2.带状整地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对坡度较大(20°~30°)的造林地,最好采用水平带状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整地带的宽度及带间距离,一般毛竹移竹造林为3m左右,刚竹、淡竹、水竹、石竹等移竹造林为2~3m。整地带上,首先清理林地,劈除杂草灌木;然后沿带开垦,翻上深度0.4m左右;再在已翻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挖栽植穴。挖栽植穴的方法与全面整地的方法相同。
  3.块状整地
  坡度30°以上的陡坡地带,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都易引起水土流失,故可进行块状整地。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确定栽植点。清除各栽植点周围2m左右的杂草灌木;再接造林竹种不同,确定栽植穴的规格(同全面整地),挖栽植穴。
  全面整地能彻底改变造林地环境条件,有利于散生竹造林成活和成林;同时,造林后2~3年内,可以竹农混作,以耕代抚,既能促进竹鞭和新竹生长,又可增加粮食收益。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提倡全面整地。
  在坡度较大的造林地上,进行全面整地易引起水土流失;在劳力不足的地区,进行全面整地也有一定困难。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能适应坡度较大和劳力不足的地区。
  (三)造林季节
  散生竹种一般在3~5月出笋成竹,6~7月新竹生长旺盛,8~10月行鞭排芽,11月~翌年2月竹子生长较缓慢。所以,冬季和早春(即11~2月)是散生竹造林的适宜季节。由于散生竹分布和引种地区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造林季节也有所不同。在散生竹分布的中心区,冬季和早春,除严寒天气外,都可造林。散生竹分布和引种的北区,冬季气温低,雨量少,空气湿度小,蘖发量大。这时栽植母竹或竹苗,往往竹叶会失水枯死,成活率不高。所以,在北区散生竹造林,最好在早春2月为宜。在南区,冬季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高,母竹或竹苗生长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这时造林成活率较高。总之,在竹笋出上前20~30天造林成活率较高。
  在散生竹分布的中心区内,近距离移竹造林,只要挖母竹时注意保护鞭根,多带宿土,1年中除高温伏天和严寒冬天外,都可造林。但是,大规模造林时,这一经验不宜采用。因为在竹子生长季节,母竹若保护不善,造林成活率很低。移鞭造林和截秆移鞭造林,在竹笋出土前1个月左右效果较好。栽植过早(冬季或早春),竹鞭在造林穴中时间长,消耗养分多,不利出笋和新竹生长。
  (四)造林方法
  散生竹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秆移南造林、实生苗造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产上应用最广。
  1.移竹造林


  (1)母竹的选择:母竹质量对造林质量影响很大。优质母竹造林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有的即使栽活也难成林。散生竹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和生长情况等方面。母竹年龄最好是1~2年生。因为1~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3~5年生),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老龄(3年生以上)的竹子,不宜作母竹。因为老竹必连老鞭,鞭色黄棕或深棕,鞭芽不齐(多数腐烂),鞭根稀疏,不易栽活。有的虽能栽活,但因竹鞭上活芽不多,出笋、行鞭和成林都较困难。造林母竹不宜过粗,粗大的母竹易受风吹摇晃,不易栽活;过细的竹子,往往生长不良,也不宜选作母竹(如下图)。
  根据各地的经验,毛竹母竹径3~6cm左右为宜。刚竹、淡竹、石竹、水竹、早竹等中小型散生竹的母竹根际直径1~3cm左右为宜。造林母竹应该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有入认为,母竹节子越密越好,其实并不如此,因为节子太密是母竹生长不良的表现。可在竹林中选定合格母竹,并在竹秆上作标志(涂石灰水),以便组织力量挖掘母竹。
  (2)母竹的挖掘:挖掘母竹的工具常用锋利的山锄。挖竹前应判断竹鞭的走向。据观察,大多数竹子的最下1盘枝条的方向与其竹鞭的走向大致平行。挖掘母竹时,先在距竹子30~50cm处用山锄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的来鞭和去鞭两侧,按一定长度截取。毛竹留来鞭30~40cm,去鞭40~50cm;刚竹、淡竹、石竹、水竹等中小型散生竹留来鞭30cm左右,去鞭30~40cm。
  截断竹鞭时,面对母竹,用锄头斩断竹鞭,要求截断面光滑。然后沿平行两侧逐渐挖深,掘出母竹。挖母竹时,不要摇动竹秆,否则容易损伤竹秆和竹鞭的连接处(称“螺丝钉”),破坏鞭与根的输导组织,不易成活。挖出母竹后,按留校4~6盘,砍去顶梢,要求做到切口平滑,鞭篼多留宿土。
  刚竹、淡竹、石竹、水竹、早竹等中小型散生竹,通常几株母竹靠近生长在同一鞭上,挖母竹时,可将3~5株一同挖起为一“丛”母竹,用来造林效果更好。如母竹“丛”中株数太多,可行修剪,疏去一些生长弱的竹子,留3~5株即可。
  (3)母竹的运输:短距离搬运母竹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鞭芽和“螺丝钉”受伤以及宿土震落。挑运或抬运时,可用绳绑在宿土上,竹秆直立。切不可把母竹扛在肩上,这样容易使“螺丝钉”受伤,不易栽活。


  远距离运输母竹必须包扎。用稻草或蒲包、麻袋等将鞭根和宿土一起包扎好(如左下图),在装卸车或上下船时,要防止母竹损伤。越短越好,途中要覆盖或对竹叶经常喷水,以减少蘖发。
  (4)母竹的栽植:母竹运到造林地后,应立即栽植。在已经整地的穴上,先用表土垫底,一般厚10~15cm。然后,解去捆扎的稻草,小心地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先填表土,后填心土(除去土中石块,树根等),分层踏实,使根鞭与土壤密接。填土时要防止踏伤鞭根和笋芽。在天气干燥或土壤干燥的地方,应先行适当灌水,再行覆土。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5cm,上部培成馒头形,加盖一层松土,周围开好排水沟,以免积水烂鞭。栽竹时要做到:深挖穴,浅栽竹,下拥紧(土),上松盖(土)。栽植后,将包扎母竹的稻草等物,覆盖在母竹周围,减少土壤水分蘖发,并用木桩和草绳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晃。
  2.移鞭造林
  散生竹类的繁殖主要依赖竹鞭上的芽生长发育成新鞭和新竹。因此,在母竹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移鞭造林。移栽竹鞭的年龄一般毛竹的鞭2~5年生,刚竹、淡竹、石竹、水竹、早竹等中小型散生竹的鞭2~3年为宜。2~5年生的竹鞭为黄色,每节上根系健全,侧芽饱满,栽后容易拍发新鞭或长出新竹。
  挖取竹鞭时,注意防止撕破竹鞭,损伤竹鞭上的芽,切口要齐,留根要多,多带宿土,以保护鞭根。竹鞭的长度,因竹种而异,一般毛竹为0.8~1.2m,刚竹、淡竹、石竹、水竹、早竹等中小型散生竹为0.5~0.8为宜。远距离移鞭时,应行包扎,即用稻草或蒲包将母鞭和宿土一起包扎好。运输时,防止鞭根上的宿土脱落,保护好竹鞭的活芽,注意保持潮湿。
  栽植时,每穴可栽工1~2条竹鞭,以保证成活率。先在穴底填一层表土15~20cm,解去包扎稻草等物,把鞭平放在上面,再覆土压实。盖上厚度10cm左右,略高于地面,上面覆盖包扎的稻草;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积水烂鞭。
  移鞭造林的优点是不需要母竹,运输方便。但是,竹鞭上长出的新竹细小,成林或成材时间较长,同时移鞭造林若当年不长出新竹,母鞭会因得不到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供应,失去生命力,第2年也就不会再生新竹了。
  3.截秆移篼造林
  截秆移篼造林或称带篼移鞭造林,即选1~2年健壮的母竹,并在其基部离地面16~30cm处截断竹秆,然后,按移竹造林挖掘,运输和栽植母竹的方法,将截断的竹秆向下、竹鞭向上平展,称为“倒栽竹篼”,可成活出笋。截秆移篼或倒栽竹鞭的好处是运输方便,栽后没有地上部分的枝叶,竹党和竹鞭不易失水,容易出笋成竹。但是,由于鞭花没有竹秆和枝叶,得不到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供应,新竹细小,成林成材都较缓慢,若当年不长出新竹,来年很少再有新竹长出。
  (五)实生苗造林
  实生苗造林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发笋旺,运栽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实生苗的分蘖性强,用分株、埋鞭、压条、留鞭等方法,以苗繁苗,建立永久的竹苗生产基地,是解决母竹来源,多快好省地扩大竹林面积的有效途径之一。
  1.播种育苗
  毛竹4~6月开花,8~10月种实成熟。种子采集后经过干燥,脱粒、拌药(50kg种子混拌150~200g敌百虫药粉),即可装运。在运输途中,应防止受潮发热,影响种子质量。毛竹种子直用冷藏,将种子装入布袋存放在冷冻、干燥、通风的室内。毛竹种子贮藏一般不宜超过半年。贮藏过久,发芽率会显著降低。有条件的可用种子库贮藏,保持0~5℃低温,发芽力可保存1年以上。
  毛竹种子千粒重变化在15~289之间。每千克带壳种子为36,000~66,000粒,一般50,000~56,000粒。千粒重大,种粒饱满,发芽率也较高。发芽率是确定种子品质的重要标志。有条件的可用温箱或温室作发芽检定。毛竹健全种子的胚乳呈淡褐色,有光泽,半透明状。胚和胚乳变黑或胚乳大部分为白粉末状则为坏种子。
  毛竹种子在温箱条件下(20~25℃),约7天左右开始发芽,发芽期持续约30天,15天左右为发芽盛期。
  (1)苗圃地选择:竹苗怕涝、怕旱、怕冻,容易发生病虫害。要在背风向阳,接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方和酸性至中性反应,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上中育苗。容易积水,盐碱过重,干燥瘠薄或地下病虫害严重的地方,不能选作圃地。
  有些地方利用生荒地或透光50%~60%的疏林隙地培育1年生竹苗,效果很好。
  (2)整地:整地要深耕细耙,抓好冬耕以改良土壤,消灭地下病虫害,一般耙地深度20cm左右。施足基肥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竹苗生长和分蘖。肥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因地制宜。结合整地,每1,000m2施腐熟的厩肥、堆肥3~4t,土杂肥、火烧土5~6t,或者沤熟的饼肥3~4.5t。在基肥中,加适量的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以促进竹苗根系茎秆生长。结合施基肥,每1,000m2拌撒6%可湿性敌百虫粉2~5kg,以消灭地下害虫。
  毛竹种子育苗,一般苗床高10~12cm,宽1~1.2m,步道40~50cm,在排水良好或干旱地区也可采用平床或低床。苗床要做到:表上细碎,床边紧实,步道通直,开好排水沟。
  (3)播种期:竹子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种子发芽率高。春季土壤解冻后,地温达10~15℃以上,即2月中旬~4月中旬为播种适期。播种过早,温度低,发芽迟,易受病虫鸟鼠等为害,影响出苗率;过晚,在高温期竹笛死亡率高,因生长期短,分勤相应减少。
  (4)种子处理:播种前先用清水洗去拌种药粉,浸0.5hr后再用0.3%高锰酸钾消毒2~4h,洗净后即可播种。毛竹种子播种前采用催芽处理,即在温室内用湿沙拌种,经常洒水翻动,等种子露白后播种,可以提高圃地发芽率,提早出苗和分蘖。播催芽种子时,圃地温度和催芽温度不宜相差太大,播后要浇水保湿,防止“回芽”烂种。
  (5)播种方法:毛竹种子条播、撒播、穴播均可。穴播种子用量少,竹苗分布均匀且生长整齐,管理也方便,是通常应用的方法。
  在床面按30~40cm株行距开穴,穴径5~6cm,深2~3cm,每穴均匀点播种子8~10粒,用火烧土或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盖草淋水,注意保湿和防止鸟鼠等为害。
  (6)苗期管理:揭草可分2次,大部分播种穴出苗后,揭去1/2;再经7~10天全部揭除。将揭草移放苗行间。揭草后架棚遮荫,棚高50~60cm,透光度50%~60%,早盖晚揭。高温季节后,逐步减少遮荫时间,白露前后,全部撤除。
  播种后至出苗期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但浇水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苗床板结。夏季高温干旱期,可采用沟灌降温、抗旱。雨季苗圃地积水,要及时排涝。在竹苗周围覆盖一层谷壳、麦壳、草节、木屑等,既能抗旱,又可减轻雨后竹苗沾泥。
  移分蘖苗的阴雨天进行。随起随栽,要求苗根舒展,深浅适宜(比原土壤深约0.5cm),浇定根水,再覆一层松土。幼苗出土后要经常除草。“除草、除小、除了”。不要伤幼苗,分蘖芽或带动根部。雨后,浇水或追肥后可适当松土。竹苗周围浅松细松,行间深松浅松,深度1~3cm。
  结合除草松土要培土塞根,既能抗旱,又可防止地表高温灼伤分蘖芽。培土不宜过厚,以不露根为度。
  基肥不足或竹苗生长不旺时需要追肥,按先稀后浓,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实生苗展叶数片后,可用5%~10%腐熟的清粪水提苗;进入分蘖期后,可用2.5%~5%沤熟的饼肥或10%~40%腐熟人粪尿等追施“分蘖肥”。最后1次追肥,一般不得超过8月底。
  冬季寒冻地区,苗圃四周应设置防风障,防止寒流侵袭。在竹苗丛周围,壅盖3~5cm的骡马粪,再覆土2~3cm,床面撒1层6~10cm稻草,浇足封冻越冬水,即可安全越冬。
  2.温床育苗
  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设置温床。温床位置要背北向南,东西走向。上温床宽1~1.3m,长度根据地形和播种量而定。挖去温床内土壤深达40cm,温床坑底两端要略倾斜,中挖一条小排水沟,在低的一端留一出口,以便排水。然后填放发酵物30cm,踏实,上面均匀撒少量敌百虫粉,再盖上15cm的火烧土或肥上,略高于床面5~6cm,耙平播种。在温床北面用砖块或泥土(可就地取材,以不透风为原则)砌成高66cm,南面30cm,东西两头倾斜的挡风墙,南北两墙之间搭架,上盖塑料薄膜,北面固定,南面可以封闭,以便调节温、湿度。较冷季节,还需加盖草帘保温。在北方山芋(红薯)育苗的土温床,可用来进行毛竹种子育苗。
  在土温床温效不够的地方,可用土温室。温室的大小因播种量而定。北墙高,南墙低,东西两端倾斜,以便于工作为度,上盖塑料薄膜和草帘。温室内作苗床1~1.3m,苗床增温、床面处理和播种均同上温床。播种后,搭上弓形架,盖上塑料薄膜。
  (1)播种方法:北方地区以冬季或早春播种为宜。每1m2播50~150g种子,均匀撒下,覆上0.5~1cm,薄盖1层草,浇水,盖上薄膜保温保湿。
  (2)苗期管理:晴天日出后揭去草帘,日落前盖上草帘,保持床面气温20~25℃,地温15~20℃为宜,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以利种子发芽。竹苗出齐后,床面气温应保持在15~20℃,过高会引起竹苗徒长,容易发生病害,可适当通风降温,苗床湿度不要过大,以手捏成团,落地散开为宜。发现立枯病或根腐病时,要及时防治。竹苗生长期中要给予充分光照。随着大气温度的上升,白天去掉薄膜,晚间覆盖以防霜冻,最后完全撤除。
  (3)移苗:晚霜过后,即可将温床或温室的竹苗移植到大田。株行距30~40cm,每穴2~3株。围地选择、整地作床、移植技术以及苗期管理均与大田育苗相同。移植后需短期遮荫。
  3.无性繁殖育苗
  (1)连续分株育苗:利用实生苗丛生分缠的特性,可以进行连续分株育苗。即在春季解冻后,将1年生竹苗成丛挖起。根据竹丛大小和好坏,用快锹或剪子从竹苗基部切开,分成2~3株1丛。要保护分蘖芽和根系,多带满土,剪去竹苗枝叶1/2~2/3。按株行距30~40cm,打浆栽植在圃地,浇水变土,成活率可达90%以上。分株苗1年后每丛可分蘖10株左右,平均高1m左右,抽鞭1~8根。第2年又可用此法分株移载,连续4~5年,竹苗仍然保持良好的分索性能,每年可成倍扩大育苗面积。
  (2)埋鞭育苗:所有散生竹和混生竹的竹鞭鞭芽都能抽鞭发笋,可以用来繁殖育苗。实生分莱茵的竹鞭再生繁殖能力最强。当竹苗起出土后,可将圃地上的残留竹鞭挖起,并截成10~15cm长的鞭段。在苗床横向开沟,宽10cm、深10~15cm,沟距25~30cm。将鞭段连接平放于沟内,芽向两侧,覆土约5cm,压紧、盖草、浇水。出苗后,剪去细弱植株,保留1~2株壮苗。加强水肥管理,当年每丛可分蘖3~5株,抽鞭1~7根,鞭芽肥壮饱满,留床1年,就有大量分蘖苗出土。
  在母竹来源不足时,亦可用大母竹的竹鞭来育苗,即选挖鞭色鲜黄、芽苞饱满、根系健全的壮龄竹鞭(毛竹鞭2~4年生,小杂竹鞭1~3年生为宜)。注意不要撕破竹鞭,损伤鞭芽根系,切口要平,多带宿土,截成长1m左右鞭段,然后埋鞭育苗,方法同上。(3)压条育苗:实生分蘖幼苗的节芽具有萌芽生根的能力,也可以利用来育苗。在苗丛周围,选择出土不久,尚未展叶的分蘖幼苗,轻轻向外压倒,基部和中部埋入土中,梢部留外。压条埋上后1月左右,入上苗节即可生根萌笋。清明至白露均可压条,但以5~6月的效果最好、生根最快。
  (4)挖苗留鞭育苗:在育苗基地上,挖苗留鞭育苗。起苗后的穴塘,适当施肥,用土填平,并浅锄圃地1次,春后就可大量出笋成苗,高达1m左右,群众称为“以肥换苗”。这样可以连续4~5年,每年可提供大量竹苗。
  (5)埋秆育苗:凡竹秆主枝和侧枝的基部具有休眠隐芽,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发芽生根,用来埋秆育苗。陕西周至县楼观台林场利用刚竹埋秆育苗已获成功,1株埋秆当年可产竹苗8~32株。埋秆育苗应在隐芽尚未萌动前(3月中旬)为宜,选择1~2年生,分株低,无病虫害的健壮竹株,连蔸挖起,带土4~5kg,将竹株平放在地上,留主枝和向上侧枝,剪去着地测技,再将向上侧枝剪断至2~3节,留下小枝即可埋秆育苗。苗床纵向开沟,沟宽依修剪后的竹冠而定,沟深10cm,沟距40cm,埋党处挖成30cm左右的穴塘把竹篱放入穴内,竹秆平放穴内,盖土踏实,略高于地面,使向上侧枝露出小技,浇水覆草,注意管理。
  (6)扦插育苗:3~4月或8~9月间,选2~3年生实生分蘖苗基部,剪成3~5节1段插穗,保留小量竹叶,插秆于砂床或圃地上,搭好荫棚,遮荫50%左右,经常保持插穗的叶子潮湿,约经过10~20天,就能长出新根和抽出新叶。
  4.毛竹实生苗的生长
  毛竹种子出苗后,经过40~50天(秋播需100天左右)开始分蘖,分蘖苗约需1个月的时间完成其高生长。南方地区(广西柳州)1年内可分蘖4~6次,北部地区(江苏南京)1年可分蘖3~4次,分蘖苗一次比一次高大。1年生苗每丛约有8~15株,好的可达20株以上;一般高25~35cm,好的可达45cm以上。地下无横走行鞭。2年生苗(留床1年)春季开始出笋,5月下旬起,大量形成地下茎(即竹鞭)。3年生苗(留床两年)只在2~4月间发笋1次,这次不但南部仍出笋,竹鞭上也开始出笋。当年长成的小竹,高达1~2m,地径0.3~0.6cm。2~3年生的实生苗,都可分竹出圃,用作造林。
  毛竹实生苗的形态及生长发育规律与丛生竹相类似。这一现象说明,在生物进化上,丛生竹比散生竹更原始;而散生竹根可能是由丛生竹进化而来的,所以在个体发育的幼年阶段重演系统发育,即实生苗在形态和习性上,反应出它祖先的性状。
  因此,散生竹实生苗与丛生竹具有相同的繁殖特性,在生产上采用毛竹实生苗分株连续育苗,可以建立永久性竹苗圃。在春季,将1年生实生幼苗成丛挖起,去掉部分根部泥块,然后细心将成丛幼苗南部单株或双株分离,并剪去1/3的枝叶,根部涂上泥浆,按30~35cm株行距移植于苗床上,培育1年后每株(或2株)又可分亲出10株左右幼苗;第2年又可分株育苗。这样重复分株育苗,就可建立永久苗圃。
  5.毛竹实生分蘖苗造林
  毛竹经过2~3年的分蘖繁殖,分蘖苗高达1m以上,可以用来造林。挖掘分蘖苗3~4株为1墩,用锹挖起成20~30cm的球形或方形,留枝3~4盘,剪去梢部,适当疏叶。就地栽植不要包扎。远途运输,要用草将土墩包扎好,以防震落满土,失水干燥。
  按每1,000m2栽60~90丛的造林密度,开穴栽竹。穴塘的长、宽、深各约30cm,放分蘖苗墩,塞上踏实(只踏实带土周围,不要踩竹墩中心,免伤鞭芽)。灌足定根水。栽植深度比分蘖苗根际约加5cm,壅成馒头形,以防积水。
  6.鞭节育苗造林
  利用散生竹种的鞭节育苗造林,是解决竹林母竹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鞭节育苗最好在春季(2~3月)进行。圃地的选择、整地和筑床的方法与毛竹播种育苗相同。在苗床上开横行深15~20cm,行距30~50cm。育苗用的竹鞭,应选择2~4年生(鞭色鲜黄),鞭芽饱满载鞭根健全的粗壮竹鞭。在竹林中挖鞭时注意多带宿土,不伤鞭芽,保护根鞭。竹鞭挖出后,要用利锄或快刀把竹鞭截成0.4~0.5为1的鞭段。然后将一段段竹鞭连接平放于苗床的横行中,覆土厚度4~6cm,压实,上面撒一层薄薄的松土,再盖草保潮,晴天注意浇水。4~5月间鞭上的芽陆续萌发,长成竹苗。同一鞭段上长出多条竹苗时,应及时修剪去细弱的竹苗,一般每段竹鞭上保留2~3条竹苗即可。夏季高温天气应设置荫棚(透光度50%~60%),及时灌溉。秋后凉爽时,除去荫棚。1年生竹苗高度可达50~60cm。留床1~2年(第2年后不再设荫棚),待长出新鞭后,就可出圃造林。鞭节育苗造林技术,可参考实生苗造林方法。
  若用2~3年生实生苗的竹鞭,截成30cm左右为一段,按上述方法育苗,效果更好。
  (六)栽后管理
  (1)栽后要有专入负责,做好抚育管理工作。
  (2)如母竹过于高大,又在当风的地方,栽后要设立支架。
  (3)遇有露根露鞭,母竹歪斜或根际摇动,要及时培土填盖。
  (4)遇旱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遇久雨积水要及时排涝。
  (5)竹农间种,以耕代抚。在新造竹林中间种豆科植物或蔬莱,如蚕豆、大豆、豌豆、青菜等,既可防止杂草滋生,又可疏松土壤,改善水肥条件。
  (6)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对食时害虫要,及时扑杀。禁止入畜进入新造竹林践踏。
  (7)新栽母竹当年生长出的新竹,无论大小,都要加以保护。
  (8)经过夏、秋季节,母竹死亡在20%以上时,要检查死亡原因,总结经验,并在下一个栽竹季节进行补植。




中国竹木网服务电话:13396817892投诉或投稿请将文章发送到724184788@qq.com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国竹木网版权所有©2008-2018    ICP备案:浙ICP备09029975号-1  中国竹木网 木工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