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竹
种中文名:水银竹种
拉丁名:Indocalamussinicus(Hance)nakai
种别名:华箬竹(香港竹谱)
科中文名:禾本科科拉丁名:Gramineae属
中文名:箬竹属
属拉丁名:Indocalamus
国内分布:产香港、广东(阳江)、海南(保亭县吊罗山)等地。生于河边、山坡、山谷、岭顶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分类学地位
组中文名:箬竹组组拉丁名:Sect.Indocalamus亚族中文名:赤竹亚族亚族拉丁名:SASINAEKengf.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Nees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KengetKengf.亚科中文名:竹亚科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Nees目中文名:禾本目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竿高1—3.8米,直径0.5-1.1厘米;节间长3.7—11厘米,圆筒形,鲜时绿色,干时稻草色,无毛,光亮,竿壁厚3—4毫米;竿节平;竿环和箨环同高。箨鞘短于或长于节间,革质兼纸质,棕色带紫,有条纹和疏被伏贴白色和无色的疣基刺毛,边缘密生亮灰色纤毛;无箨耳,但有数条鞘口缝毛;箨舌截形,棕红色,高1—1.4毫米,边缘有流苏状缒毛,后者长0.7-0.9毫米,中部竿箨的箨片呈狭三角状锥形,上部箨的则为卵状披针形,直立或外翻,先端长尖。小枝具7—14叶;叶鞘棕黄色,革质,无毛,有光泽;叶耳无,鞘口继毛仅数根,黄棕色;叶舌截形,高2—3毫米,红褐色,边缘有棕色长1-1.6厘米的继毛;叶片革质,宽披针形,长14—60厘米,宽2.2—6.8厘米,先端长尖,墓部楔形,通常两面均无毛,次脉8—9对,小横脉稀疏,形成极狭长的长方形且很稀疏。圆锥花序的花序轴较长,全长23.5-30厘米或更长,分枝甚开展,其腋间均有瘤枕;小穗柄长2—6厘米;小穗绿色带紫,含3或4朵小花;小穗轴节间无毛;颖2,第一颖长圆状披针形,微尖,长4.5—5毫米,纸质,具3脉;第二颖长5—6.5毫米,先端渐尖,具5脉;外稃纸质,渐尖,长9-10毫米,背部粗糙,具7脉;内稃略等长于外稃,背部具2脊,脊上和顶端均有纤毛。鳞被3,不相等,其中2片较大。雄蕊未见;花柱短,柱头2。果实未见。花期5月。
产地分布
产香港、广东(阳江)、海南(保亭县吊罗山)等地。生于河边、山坡、山谷、岭顶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