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竹
种中文名:香竹
种拉丁名:ChimonocalamusdelicatusHsuehetYi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香竹属
属拉丁名:Chimonocalamus
族中文名:香竹族
族拉丁名:Chusqueeae(Munro)E.G.Camu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KengetKengf.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海拔:1400-2000
中国植物志:9(1):362
命名来源:[ActaBot.Yunnan.1(2):11.pl.1.1979]
形态特征:
竿高8—10米,粗4厘米,最粗可达8厘米,初为紫褐色并具糙毛所剩下的疣基,老后变平滑,并呈淡黄色;节间圆筒形或略呈四方形,长20-30厘米;箨环无毛;竿环呈窄脊状隆起;刺状气生根粗短,刺列在竿下部不工分枝的各节,每节共约为15根;分枝习性高,3主枝,枝下部节有时亦具少数刺状气生根,枝环极为隆起,小枝簇生于主枝之各节而为多数。箨鞘革质,质脆易破裂,长椭圆形,上部收缩变窄,背部具粉质,密被一层毡状棕褐色光亮的小刺毛,亦可因毛脱落而渐稀疏,鞘口呈舌状,向上突出呈“山”字形,高7—12毫米,肩部狭窄;箨耳无或偶可存在而甚微小,其上具极为发达之缒毛;箨舌淡黄褐色,光亮,具不规则齿裂,亦呈“山”字形,中央高约4毫米,下凹后向两侧延伸至鞘口肩部则变宽,微外倾,即外露于箨片基部之两侧,形似箨耳;箨片呈带状披针形,长5—17厘米,基部宽1.3-2.5堙米,平直,无毛,纵脉明显,小横脉不清晰。木级小枝具4—8叶;叶鞘长4—5厘米,无毛;叶舌低矮,高不及1毫米,顶端圆拱形,背面玻垢状物或生微毛;鞘口缒毛数条,直立,灰白色,其长约8毫米;叶片呈长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6-13毫米,基部楔形,先端具芒尖,其长约5-10毫米,叶缘内卷,上表面绿色,小表面灰绿色,无毛,次脉3或4对。圆锥花序生于具叶小枝之顶端,全长6-12厘米,分枝处具微毛;小穗柄氏约1厘米(顶生者长1.8厘米),其柄基亦具白包微毛;小穗绿色,偶呈紫色,长2.7—4.5厘米,含小花5—8朵,小花疏松排列,最上1朵不孕,呈芒状;小穗轴节间氏4—6毫米,腹面扁平,并具纵脊与沟槽,向上渐变粗而呈棒状,全体密被淡棕色微毛;颖2,质地较外稃为薄,先端与边缘均具微毛,第一颖长3.5—5毫米,具3-5脉,第二颖长5-6.5毫米,具7脉;外稃薄革质,长7—10毫米,具7脉,小横脉明显,边缘的上部密生纤毛,先端钝尖;内稃等长或略长于外稃,背部被微毛,先端及2脊上均生纤毛,先端钝或为二齿裂;鳞被膜质,脉纹不明显,顶端分裂成流苏状,前方之2片为菱状卵形,长约1.5毫米,后方1片呈卵形,长约1毫米;花药黄色,长约6毫米;子房瓶状,桔黄色,光滑,花柱单一,柱头2,羽毛状;果实未见。笋期6-7月,花期3月底至4月。
产地分布:
本种现仅见于云南金平县。海拔1400—2000米山区,常与阔叶树混生。在该县分水岭及大寨乡周家寨均有天然纯林仔在,也有少量人工栽培。模式标本采白金平县昆河。
用途:
笋味佳,为当地主要笋用竹种;其材质坚硬,不易虫蛀,也大量用于盖房和编织。